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M·马蒂尼斯宣布,将与慧与科技、应用材料公司等多家芯片企业组建量子扩展联盟,目标是打造实用且可大规模生产的量子超级计算机。目前行业内尚无量产量子计算机的标准流程,马蒂尼斯指出需要转向使用专业制造设备的标准生产模式。去年,慧与科技量子计算团队与马蒂尼斯合作制定了实现量子计算机规模化量产的蓝图,后续联盟将正式实施该计划。

马蒂尼斯于今年10月获得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在谷歌任职并牵头实现了“悬铃木”量子计算机的量子优越性。目前,微软和谷歌等科技巨头正竞相推动量子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谷歌在Willow芯片上实现了首次可验证的量子优势算法,比世界上最好的超级计算机快1.3万倍。国内方面,“十五五”规划建议将量子科技列为未来产业布局的重点,我国“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成功实现了105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成为性能最高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短期内,中国量子计算企业将重点突破硬件技术,产业链上中下游均需协同发展,但核心发力点仍是硬件,这与经典计算机早期路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