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掀起的AI热潮,让2025年上海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备受瞩目。2月22日,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宇树机器人现场“遛狗”,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展台前,孩子们好奇地挤在一起;一位上海阿姨兴致勃勃地试戴AI眼镜;白发老人在女儿的搀扶下观看大模型演示,并自豪地列举自己常用的豆包、Kimi等应用。
现场气氛热烈,不仅观众热情高涨,投资机构也纷纷前来考察。一位线性资本的投资人透露,自2023年首届GDC以来,他每年都会到现场。他认为,AI产业链潜力巨大,将成为今年最热门的投资话题。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累计完成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备案,数量全国第二。
复旦大学教授肖仰华表示,上海需要更多大模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他认为,创业风险高,需营造宽松环境,允许犯错并为失败者兜底,才能激发创新火花。随着阶跃星辰、MiniMax等独角兽企业的崛起,数百家中小企业在“模速空间”中孵化成长。肖仰华相信不久将来,会有更多上海企业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据新华财经数据,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企业达24733家,较上年增长5.1%。国家网信办信息显示,上海市大模型产品备案总数达60个,已有四款基础大模型上线。阶跃星辰和MiniMax成为大模型领域的佼佼者。
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认为,上海拥有全国最好的大模型创新生态,涵盖模型创新和算力数据,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已率先落地。MiniMax副总裁刘华则表示,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链齐全,上下游产业完善,企业对新技术反应积极,整体效率高效。
DeepSeek的成功引起了同行关注,刘华认为尽管DeepSeek领先,但其他企业仍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商汤科技产品总监贾安亚表示,DeepSeek的火爆对整个AI生态有利,开源模型有很多亮点,希望保持开放性,接入更多优质模型。
上海对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前瞻,早在2024年初就将全力落实新一轮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徐汇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浦东张江人工智能岛、闵行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已形成规模。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介绍,GDC吸引的海内外开发者社区从首届的20家增至逾百家,上海为开发者提供全方位支持。
模速空间作为“AI超级工厂”,已吸引255家大模型企业入驻,推动34个备案大模型成功落地。该空间还提供算力补贴、政策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形成了完整的服务链。算力方面,本届GDC上推出了全国首个算力生态平台——“模速空间算力生态超市”,旨在解决大模型企业发展中的算力瓶颈问题。语料方面,上海将持续夯实高质量综合语料基座,构建数据语料核心枢纽。资金方面,上海已成立多个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肖仰华认为,上海需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创新精神,正视失败。曾书霖强调人才是未来全球AI竞赛的核心要素,上海有大量尖端人才储备,统一的发展目标,庞大的产业协同。刘华提出,政府应为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通过算力券等方式扶持技术大模型的研发。模速空间最新推出的算力扶持专区,已为入驻企业提供价值100万元的算力礼包。肖仰华强调,上海需要更宽容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让优秀技术和产品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