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金融数据迎来“开门红”,新增人民币贷款5.1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06万亿元,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广义货币(M2)增长7%,新口径下狭义货币(M1)增长0.4%。这些数据为全年经济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持。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关键期,宏观调控思路也在优化调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更大力度支持扩大内需,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数据显示,1月社融规模比上年同期多增5833亿元,其中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22万亿元,同比多增3793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6933亿元,同比多增3986亿元。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1月金融数据表现亮眼,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得益于表内贷款快速增长和政府债务发行提速。信贷方面,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4.9万亿元;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0.77万亿元,同比增长7.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3.31万亿元、1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11.4%。个人住房贷款也有所好转,1月新增2447亿元,同比多增1519亿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银行年初集中释放前期项目储备,政策支持领域和保障性项目成为重点投放对象。此外,春节提前至1月,企业用款需求提前释放。贷款利率继续保持低位,1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4%、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80个基点。不过,也有银行业人士反映,1月信贷数据受春节因素影响较大,合并下月数据观察会更合理。总体来看,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持续推动有效融资需求回升,为金融总量增长提供坚实基础。近段时间,货币政策调控思路逐步优化,央行强调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流动性层面综合内外环境择机调整,信贷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挖掘有效需求。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报告延续了支持性政策立场,更加注重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与完善,关注结构性矛盾,强调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复杂性。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放在首位,并明确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春节期间,全国文旅消费热度十足,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消费相关信贷需求也在释放。温彬预计,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国内外形势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着力提振消费、稳定预期,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