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出让股权,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根据Wind的数据,截至11月19日,仅在本月就已有1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相关股东以协议转让形式出让股权的公告。如果考虑到股权变更的补充公告,11月期间相关公告的数量已经接近50份。此轮股权转让数量的增加,加深了市场对于企业融资与股东减持的分析。
在这些协议转让中,受让方多以私募基金为主,这让投资者对于股东减持的动机产生了猜测。虽然有私募基金管理人表示,此举是出于对个股及市场的看好,但仍然难以掩盖股东减持的可能性。正是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以协议转让方式进行股权变更,以满足市场对于透明度和规范性的要求。
在本月的股权转让中,例如中贝通信的控股股东李六兵就将其持有的2169.88万股股份协议转让给靖戈共赢尊享基金,转让价格为每股22.65元,交易总额达到4.91亿元。这种模式下的股权转让不仅体现了当前市场的活跃度,也表明了投资者对于企业前景的判断。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在协议转让时大多数选择转让5%以上的股权比例,这与监管机构的要求密切相关。根据交易所的规定,主要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其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5%。这一规定旨在减少大股东在短期内大量抛售股份所带来的股价波动风险,同时也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
在私募基金中,协议转让被视为一种更具优势的投资方式。与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股票相比,私募可以通过直接与上市公司股东协商确定转让条款,从而实现更高的灵活性和定制性。这种方式能够快速获得股权,避免在二级市场买入可能带来的价格波动和时间不确定性。
尽管协议转让为私募基金提供了机遇,但市场人士也对私募选择在股价上涨时“接盘”表示关注。以沃格光电为例,该公司控股股东的股份转让后,股价从15.89元上涨至23.6元,受让的私募获得了显著的浮盈。在市场交投活跃的背景下,私募基金的资金流入或许是对市场和公司前景的积极信号,但也需注意合规风险,以确保交易符合最新的减持规定。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战略投资者通过协议转让的频繁发生,反映了市场的活跃与机构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投资选择。随着股权转让市场的逐渐成熟,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将继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