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研发投入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推动作用愈发明显。根据10月底沪市2265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24年三季报,整体经营业绩呈现边际改善,实现净利润3.61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4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和2.2%,增速较上半年由负转正。这一积极变化反映出企业对研发的持续投入正在转化为实际的业绩增长。
在研发投入方面,实体公司共计投入6079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215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329家公司研发增速超过30%,549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8%。科创板的表现同样不容小觑,累计研发投入达1040亿元,同比增长7%,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中位数高达12.6%。这些数据表明,上市公司正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重视,通过研发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业绩的稳健增长。
看点一:先进制造转型升级
沪市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积极推动高端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近年来也在加快转型升级,探寻尖端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例如,中国能建在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51.3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7.28%,而研发费用达到82.55亿元,同比增长19%。公司在创新驱动下获得众多专利授权,并积极实施科技强企战略,致力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恒瑞医药和兆易创新同样在研发投入方面展现出强劲增长。恒瑞医药的研发费用达45.49亿元,同比增长22%;兆易创新的研发费用为8.46亿元,同比增长12%。这两家公司均通过自身技术平台的建立和产品矩阵的丰富,促进了业务的稳健发展,为行业注入了活力。
看点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沪市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投入同样引人注目。中国电信在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19.68亿元,研发费用达87.50亿元,同比增长19%。公司加快移动通信服务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推动数字化转型,满足不同行业的数字化需求。
中科星图作为国内数字地球产品的领军企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07亿元,同比增长43.44%。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深化与航空航天产业的融合,提升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能力。此外,数据港的研发费用也达到6238万元,聚焦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展现了数字经济布局的决心与行动。
总结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在研发投入上的持续增长,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还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重要动力。随着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24年整体经营情况有望进一步改善,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