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国内上市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面临着双重挑战:规模缩水与不良贷款压力增大。券商中国记者分析报告显示,主要呈现出三方面特征:首先,部分大型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发行量和客户基础继续缩减;其次,绝大多数银行的信用卡交易额下滑态势加剧;最后,信用卡不良贷款率普涨,反映客户违约情况加剧。
在信用卡市场从快速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的新阶段,银行积极调整策略,应对中间收入疲软和资产质量下滑等难题。业绩发布会上,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高层分享了信用卡业务的优化措施,旨在提升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
大银行信用卡总量持续缩减,这与行业追求更高质客户群、优化零售贷款结构及加强风控的趋势相符。据统计,多家大中型银行发卡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一些原本持卡量庞大的银行。不过,也有如中信银行等逆市增长,信用卡数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凭借基数小的优势,实现了更快的增速。
信用卡消费总额亦呈萎缩趋势,多数上市银行的交易金额同比下降,降幅较之前扩大。农业银行成为少数交易额增长的例外。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贷款余额在不同银行间表现分化,国有大行大多增长,而部分股份制银行则出现较大跌幅,城商行则展现较快增速。
信用卡资产质量方面,多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超过两成的银行不良率超2%。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大行的信用卡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信用卡逾期规模的增长,部分归因于过去银行放宽审批、过度营销的策略,忽略了风险教育。
面对困境,银行纷纷采取行动,优化信用卡业务模式。比如,兴业银行实施“控新降损”策略,提升新客质量,强化风险管理和催收体系。中信银行则优化客群,加强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实现精准获客。各银行还致力于信用卡生态建设,通过跨界合作和个性化权益吸引年轻客户,同时整合资源,增强零售业务间的协同效应,深挖存量客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