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去美元化”成为全球热议话题。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及财政可持续性担忧促使全球机构考虑分散美元持仓,黄金、欧洲股市和港股等资产因此受益。那么,机构在“分散美元敞口”方面进展如何?
在这方面,历史悠久的瑞士资管巨头百达或许更有发言权。其首席投资官亚历山大·塔瓦齐表示,客户更多关注对冲多少美元敞口,以及新增欧元和瑞郎资金是否还需全部投向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动下,德国放松了财政纪律,加大国防开支,这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影响。美股在MSCI全球指数中占比高达72%,如果更多资金流向欧洲中小公司,未来几年投资机会可能更大。中国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电动车等领域崛起,尽管整体利润率有待提高,但竞争加剧可能挑战美国公司的盈利能力。
尽管4月“对等关税”推迟后美股反弹,但美元持续走弱,全球机构仍担心美元资产仓位过于集中。自二战以来,美国为全球秩序提供了三大支柱:经济稳定、安全保障和高回报资产。然而,随着美国财政问题加剧,这一体系稳定性面临挑战。外国投资者持有大量美股和美债,标普500在MSCI国际指数中的权重从2010年的50%上升至如今的72%。但亚洲崛起和地缘经济挑战可能削弱这种主导地位。美股仍是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市场,但当前反弹集中在少数头部科技公司。百达已将美国经济增长率下调至1.8%,上调欧元区增速至1.5%。美股不等于美国经济,科技公司约50%的收入来自海外,实际上受益于美元贬值。
尽管抛售美股并不现实,但边际增配欧洲股市的行为正在加速。今年欧洲股市跑赢全球,尤其是计入欧元升值后的回报。德国DAX指数大涨近20%,欧洲斯托克50指数涨幅约12.73%。德国正全面放松长期财政纪律,开启财政支出新时代。国防与航空航天、工业与工程机械、银行与保险、能源转型和基础材料等行业受益最大。此外,欧洲固定收益资产也变得更具吸引力。德国财政空间充足,短期国债融资比例低,而美国为22%。欧洲债券收益率环境改善,回报率优于美国,尤其在对冲汇率风险后。
除了欧洲,新兴市场也是资金分散配置的主要去处。今年港股IPO蓬勃受益于资金从美国市场分散的趋势。百达看好新兴市场,维持超配立场,对中国股市亦如此。新兴市场的增长优势通常会推动货币升值。然而,部分长线外资因对利润率的顾虑而犹豫布局中国股市。中国的“反内卷”战略旨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这是积极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