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在采访中表示,金沙江天使基金过去几年投资了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但近几个月都在退出。他质疑这些项目的商业化前景,认为目前客户群体并不明确。这一言论引发业内热议,讨论焦点集中在具身智能的商业化前景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泡沫问题。
多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及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上表示,尽管短期内存在瓶颈,但具身智能是一个长期有潜力的赛道。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指出,当前硬件成本高、数据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具身智能的应用。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则认为,具身智能的发展曲线是“S”形,初期可能亏损,但未来会有重大突破。尽管如此,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等人仍看好该领域,认为时间拉长来看,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
关于具身智能的形态,专家们意见不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所长王田苗表示,人形机器人只是具身智能的一部分,未来十年可能只占10%左右。清华大学教授王仲远则强调,真正的具身智能需要具备知识迁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此次中关村论坛还发布了多个研究成果,如智源研究院的RoboOS与RoboBrain,增强了业界对具身智能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