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格局正在被新范式取代,正如穆斯塔法·苏莱曼在《浪潮将至》中描述的那样,智能体正成为决定人类未来的关键。一位机器人公司高管认为,当前的具身智能产业就像十年前的电动汽车行业,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
特斯拉推出Optimus擎天柱二代人形机器人后,具身智能如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和人形机器人受到资本热捧。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车企也宣布进入这一领域,全球已有18家车企涉足人形机器人。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因为人形机器人与汽车智驾技术有共同之处,部分零部件和技术可以复用。此外,在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通过AI技术和制造能力寻找新的增长点也是重要原因。
星忆科技创始人宋博表示,具身智能可能成为车企的第二增长曲线,并有助于塑造创新品牌形象。特斯拉CEO马斯克甚至预测,Optimus人形机器人有望带来超过10万亿美元的收入机会。近期,小米、理想、特斯拉、小鹏、蔚来等车企纷纷宣布了人形机器人的进展。例如,小米的CyberOne支持家庭护理和陪伴等多种场景;理想汽车则强调其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致力于实现AI的汽车化。特斯拉计划2025年每月生产1000台Optimus,2027年提升至每月10万台。小鹏汽车展示了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具备15个可动自由度。广汽集团发布了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拥有创新轮足构型,可在工厂进行精细任务操作。
车企造人形机器人不仅为了提升生产效率,还希望通过技术积累打造全新的科技产品。宋博解释说,汽车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相通,供应链上也有协同效应,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供应链公司要制造机器人零部件还需克服一些技术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