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多家大厂在AI领域加速布局,纷纷拥抱DeepSeek并发布重磅消息。然而,商业化困境依然引发业内热议。潞晨科技创始人尤洋曾表示,在中国短期内MaaS可能是最差的商业模式,用户越多亏损越大。多位受访者也认为这一情况确实存在。
尤洋指出,各大厂相互竞争低价甚至免费服务,导致满血版DeepSeek R1每百万token仅收入16元。若每日输出1000亿token,每月机器成本高达4.5亿元,亏损4亿元。即使使用AMD芯片,月收入也只有4500万元,而机器成本仍达2.7亿元,亏损超过2亿元。他认为当前行业的毛利率为-90%。灵犀光年联合创始人张亮分析称,国内云厂商商业模式同质化严重,未能拉开核心差距。随着需求激增,各厂商推出低价或免费策略,但规模提升并未降低边际成本,算力成本难以覆盖。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杨雯认为,虽然尤洋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MaaS模式的战略价值需长期审视。她建议通过基础层按模型调用收费、增值层拓展广告推荐与数据洞察服务、顶层提供行业级差异化解决方案来创新盈利模式。目前应先验证效果,再逐步建立商业闭环。
近期,华为云率先接入DeepSeek,随后阿里云、腾讯云等纷纷跟进。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在云和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将超过过去十年总和,百度则开源文心大模型4.5系列,并在搜索中全量上线DeepSeek满血版。腾讯微信及其他产品线也开始全面拥抱DeepSeek-R1,组织架构也在调整。同时,阿里巴巴正大规模招聘AI技术及产品研发人员,探索AI眼镜等新方向。
杨雯表示,大模型技术竞赛已进入收敛阶段,产业焦点转向应用层,C端场景成为关键试验场。大厂会在成熟移动产品线整合底座模型能力,重新构建APP。她还预测,今年Agent应用将在客服自动化和个人数字助手等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或将引发头部厂商的生态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