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港股市场再度见证了科技股的重估行情,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表现尤为抢眼。然而,在AI概念的加持下,互联网医疗板块及生物医药股的涨势显得更为迅猛,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截至收盘,阿里健康股价上涨超过29%,成交额接近58亿港元,平安好医生涨幅也达到了约18%。药明生物、药明康德等生物医药个股同样表现出色,涨幅均达到两位数。
交银国际在最近的报告中提到,近期多家医药公司接入DeepSeek模型,加速了AI与医疗领域的结合。公开资料显示,自DeepSeek-R1模型发布以来,包括医渡科技在内的多家数字医疗公司已宣布接入该模型,而恒瑞医药和信达生物也表示将全面开展DeepSeek的应用工作。此外,华为基于其DCS AI解决方案打造的瑞金病理模型即将在“2025医疗人工智能与精准诊疗发展论坛”上发布,这标志着医疗行业可能迎来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机遇。
中信证券的研究表明,AI技术已经在医学诊疗行业的多个环节得到应用,从诊前的分诊/导诊、预问诊,到诊中的电子病历质控、辅助诊断,再到诊后及院外的康复健管、居家保健,AI正全方面赋能医疗领域。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预测,全球AI医疗健康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约144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281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9.1%。
随着年报披露期的临近,生物医药股的表现也有望获得业绩的进一步推动。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2月13日,已有257家A股上市生物医药企业公布了2024年的业绩预告,其中74家企业预计业绩喜人,占比接近三成。业内专家指出,今年医药板块的主要投资逻辑集中在创新出海与内需复苏两个方向。一方面,国内政策持续支持高质量创新,另一方面,商业保险的发展也可能为创新品种的持续放量提供助力。同时,AI大模型不仅对数字医疗服务公司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还在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对CRO和创新药企产生了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随着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入应用,以及即将到来的年报季带来的业绩驱动,港股市场特别是互联网医疗板块和生物医药股有望继续保持强势。考虑到整体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未来仍有较大的修复空间,投资者应关注那些具备强大创新能力和良好市场前景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