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在资金面偏紧的环境下,债券市场呈现出长端收益率相对平稳而短端快速调整上行的特点。具体而言,1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一个月内上升了33个基点(bp),与10年期国债利差缩小至27bp,导致利率曲线趋向平坦化。相比之下,信用债由于其较高的票息安全垫,跟随利率债的震荡幅度较小,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
中邮固收分析师梁伟成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近期债市的波动主要源于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对于节后信用债能否从抗跌转向补涨,流动性是关键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月以来,尽管央行连续两个交易日在公开市场上净回笼大量资金,但债市整体仍保持了相对强势的表现,这使得一些机构对后续资金面趋于缓和以及理财规模增长带来的信用债补涨机会持乐观态度。
浙商银行FICC分析显示,节前部分机构出于止盈需求大幅减持短债,尤其是交易型机构仓位显著下降,而大行和农商行则成为主要承接力量。然而,总体买方力量依然较弱。历史数据表明,春节后资金面压力通常低于节前,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虽然2月份地方债供给增加带来一定财政融资压力,但信贷、现金等因素对资金面的影响有望得到缓解。此外,降准预期可能为债市配置力量提供边际修复,有利于债券收益率下行,从而为信用债创造更为友好的配置环境。
华西固收分析师姜丹建议关注2月份信用债短久期品种的投资价值,特别是城投债。截至1月27日,城投债AA- 1Y收益率达到2.29%,略高于中短票AA+ 10Y的收益率2.28%。姜丹认为,在规避久期风险的前提下,机构可能会抢先布局短久期信用债以获取收益。海通固收分析师郑子勋同样看好节后债市修复行情,并建议采用“哑铃”型策略进行布局,即一方面通过资质下沉或适度拉长久期来增厚收益,另一方面关注超长信用债的票息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