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商业银行在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统称“二永债”)的发行上表现尤为突出,总规模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超越了过去两年的总和。这波发行潮主要由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推动,特别是在二级资本债方面;而在永续债领域,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型银行则占据了主导地位。
债券市场利率的持续走低是促使“二永债”发行量大增的重要原因之一。较低的利率环境不仅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也缓解了净息差收窄的压力。此外,由于信用债品种供给减少,导致债券投资机构面临资产配置不足的问题,因此对“二永债”的需求有所增加。同时,2024年迎来了首批“二永债”的赎回期,为维持资本充足率,银行需要通过续发新债来替换到期债务。据Wind数据显示,年内农业银行以2700亿元的发行规模位居前列,而六大国有银行共计发行8760亿元,占比超过一半。
展望未来,随着财政部对国有银行进行注资,预计这些大型银行在未来一年内将减少对“二永债”的依赖,因为它们的核心一级资本已经得到显著加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尽管整体融资压力可能减轻,但它们仍然面临着补充资本的需求,尤其是在当前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预测,2025年的“二永债”净融资规模可能会介于3500至4000亿元之间,对应总发行规模大约在1.55到1.6万亿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性银行在过去曾因二级资本债不赎回的风险事件受到影响,但随着地方化债、房企化险等政策出台,市场的担忧情绪有所缓解,这也间接降低了“二永债”的发行难度。综上所述,虽然2025年国有大行的“二永债”发行动力减弱,但对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在满足资本补充需求方面,“二永债”仍然是一个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