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资金单日净流入金额创历史新高,国际投资巨头纷纷发声“看多”,人民币汇率维持相对稳定,中国资产似乎突然之间又成了“香饽饽”。中国资产为何突然备受市场资金追捧?未来的投资机会又该如何把握?
中国资产魅力何在?
作为中国资产的重要代表,A股和港股市场都在近期迎来了一波快速上涨的行情。Wind数据显示,自2月5日盘中下探至阶段低点2635.09点以后,上证指数开始一路向上,截至5月14日,最新收盘点位为3145.77点,区间涨幅达19.38%;恒生指数则是在1月22日盘中下探至14794.16点后快速反弹,截至5月14日收盘已经修复至19073.71点,区间涨幅达28.93%。
对于价值派资深投资者张银山来说,最近中国资产突然被一致看好并不意外,“毕竟基本面有足够的支撑,估值也足够便宜”,这两点不管是对于国内投资者还是海外投资者,又或者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来说,都是进行投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早在2023年沪指跌破2800点的时候,张银山就判断市场已经遍地是黄金坑,开始着手把仓位加了起来,虽然后续沪指又继续下探到了2600点附近,但是张银山表示这一阶段自己看好A股的决心从未动摇。
谈及国内外投资者近期纷纷看多中国资产的原因,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其他多位私募人士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国内经济向好以及中国资产整体估值较低两方面的因素。
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指出,宏观方面上,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强劲的经济增长潜力,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当下依旧维系了一个较好的表现,2024年以来,我国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市场稳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刺激、货币宽松以及结构性改革等,这些都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而在市场建设上,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开放和改革,如沪港通、深港通以及不断放宽的外资准入限制,降低了外资投资门槛的,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和吸引力。
界面新闻对比了1980年以来中国、美国以及全球的GDP增长率的情况,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一直远高于世界其它国家,虽然近几年受基数大、全球经济低迷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回落,但相对优势也依然十分明显。
伴随着今年一季度中国各项经济数据的披露,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瑞银、德意志银行等多家知名外资机构也纷纷上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其中,高盛将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从前值4.5%上调至5.0%,对中国2024年全年GDP增速预测也从前值4.8%上修至5.0%,摩根士丹利将中国2024年实质GDP预测从先前预估的4.2%上调至4.8%。
至于估值方面,中国资产的优势也同样突出。
黑崎资本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兴文认为,相较于全球其他主要股市,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较为合理,为寻求价值投资的国际资本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港股市场也拥有一批高分红、低估值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往往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较高的股息回报。
界面新闻对比了近年以来沪深300、标普500、港交所主板的平均市盈率情况,数据显示,除了2015年的牛市期间以外,沪深300的市盈率一直远低于标普500。
界面新闻进一步对比了标普500与沪深300、港股主板之间的差值(即标普500市盈率-沪深300市盈率和标普500市盈率-港股主板市盈率),数据显示,标普500与沪深300、港股主板之间的差值是在不断拉大的,目前虽然相对2021年的峰值20有所回落,但有差值仍然高达15。
A股后市行情如何?
伴随着近期A股的一路上涨,张银山此前的先知先觉如今也已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据其透露之前2800点附近加起来的仓位目前整体已经有了将近30%的浮盈。
与此同时,尽管已经收获颇丰,张银山对于A股后续的行情也仍然继续看好,“目前大盘也才到了3100点,这轮行情仍然属于刚刚启动的状态。”
宝晓辉也觉得市场肯定是充满希望的,在他看来,A股市场站上3100点,从2月份的底部反弹了近20%,这表明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的极大回复,而且不同于之前A股上涨的波动模式,本轮上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其全面性,这也是判断后续行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事实上,近期各路资金也确实在积极跑步进场。
Wind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下旬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在触底后开始稳步回升,目前依然处于上升趋势中。而就在不久之前,北向资金于4月26日净流入224.49亿元,刷新了自陆股通开通以来单日净流入金额的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