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的重点,紧随航天强国之后,网络强国之前。这可以看作是对低空经济的一次战略提升。低空经济如何支撑交通强国,其内涵和深远影响值得探讨。

人类的经济活动主要分为分工和交易两部分。分工通过提高专业化程度来提升生产效率,而交易则解决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打通了从要素市场到家庭消费的整个链条。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不可替代。交通技术革命改变区域资源禀赋,如蒸汽革命让沿海港口城市崛起,内陆城市衰败。重化工、钢铁工业布局在深水港口或铁路枢纽附近,唐山因拥有多个深水港区和高效的铁路接驳,成为钢铁产能集中地。交通对城市格局的影响深远。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铁路仅2.2万公里,公路8.1万公里,内河航道7.4万公里,民航航线只有12条。到2024年,公路里程达到549万公里,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邮政快递网和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已经建成。“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覆盖超过80%的县,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地铁成为城市通勤的重要工具,接近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愿景。
中国在传统交通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从动车组到高铁,从青藏铁路到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从技术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将交通强国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面临更多挑战。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交通强国的关键。低空经济不仅技术前沿,还代表新兴的交通思维方式,打破传统交通瓶颈,改变时空观,提升运输效率,打破空间障碍。低空经济将改变区域资源禀赋,促进偏远地区特产流通,推动生产力布局均衡化。未来,低空经济将与传统交通方式共同塑造交通强国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