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正从以CPU为核心转向以GPU和大模型驱动的AI计算,这种新范式需要更密集的算力、更高效的网络和更大的集群规模。在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未来全球可能只有5到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这一观点不仅指明了未来算力服务市场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也对当前各地算力中心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关键议题。
财联社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面临高端算力短缺的问题,而部分已建成的智算中心实际利用率却低于40%。这背后既有区域布局与真实需求脱节的原因,也有通用算力过剩与智能算力不足的矛盾。国家数据局近期也在调研算力需求、供给和运营情况,征集发展建议。算力服务商和上市公司正从技术、商业模式和资源整合多方面寻求突破。市场对算力“如饥似渴”,各地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加码算力投资,但供需结构性失衡依然严峻。根据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并在2028年达到2781.9EFLOPS。尽管算力供给相对充足,但存在结构错配问题,东部热点区域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形成地理上的“供需鸿沟”。
为解决这些问题,业界提出三轨并进策略:推广定制化企业级混合云服务方案,通过弹性算力租赁模式降低企业成本;依托跨区域调度技术优化全国算力资源配置;统一技术标准消除协同壁垒。北京超算推出按需构建算力资源模式,提供灵活的算力租赁服务。并行科技运用分布式资源池化技术整合全国算力资源,实现跨区域智能匹配和动态调整。此外,大模型企业也在积极应对,采用“自有算力 云端租用”的混合架构,确保高效响应短期算力需求。传神语联副总裁何征宇表示,公司通过自主技术基座避免依赖国外开源框架,提高了算力优化的底层适配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