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积极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为海洋经济注入强大动能。近日,记者深入海洋产业一线,感受“蓝色引擎”的澎湃动力。
在浙江温州市洞头区鹿西岛东南侧,距离岸线25公里的海面上,一个巨大的圆形网箱随波摇曳,周长384米。这种超大空间网箱提供了大水量和强水流环境,使养殖的大黄鱼体型更加修长,品质更佳。瓯江、飞云江和鳌江带来的丰富营养盐,以及江海咸淡水交汇的独特水域,让这里成为重要的黄鱼产地。为了抵御台风,渔场采用了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网箱,增强了抗风性能。管理人员通过手机软件实时监控水质参数,并利用智能清淤系统定期清理粪便和淤泥,大幅降低了大黄鱼得病率,减少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此外,无网声波海洋牧场落户鹿西乡妩人岙海域,通过特定声波形成隐形屏障,模拟野生环境,有助于解决种质退化难题。去年温州大黄鱼养殖产量达1.7万余吨,产值突破15亿元。
福建福清市沙埔镇牛头尾码头附近的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357.4兆瓦,是三峡集团布局的重要项目。福建海上风电理论蕴藏量超过1.2亿千瓦,截至2025年5月,福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已达383万千瓦,风电利用小时数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该项目吸引了国内外8家知名风机厂商同台竞技,积累了大量经验。离岸40公里、水深40米的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A区项目,创新应用了“吸力式导管架基础”,创造了海上风电建设的“超级速度”。漳浦县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使用国产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平潭岛共享储能电站项目的建成,提高了海上风电消纳能力。福建已形成完整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产格局,实现了海上风电高端装备本地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