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住建部携手深化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激发了银行业及地方政府的快速响应。工、农、中、建、交等国有大行及兴业、招商、光大、中信、浦发、浙商等股份制银行相继召开专题会议,积极推进机制落地,房地产融资协调工作进入快车道。
进展显著,成效喜人。浙商银行已主持87个“白名单”项目,授信额超320亿,投放近140亿,其“白名单”项目数在当地股份行中名列前茅。浦发银行亦不甘示弱,近70笔“白名单”项目获审,金额逼近300亿大关。自年初部署明确以来,各级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逐一建立,全国297个城市已纳入该机制,至5月中旬,“白名单”项目获银行批准贷款逾9350亿。
政策持续加码,6月两部委联合发文细化“白名单”标准,提出具体实施策略。据统计,商业银行现已审批过半万个“白名单”项目,融资额度近1.4万亿,有效助力金融风险防控。
各地监管与银行紧密合作,创新机制保障项目融资。山东、广西、云南等地通过双报机制、项目分类管理、贷款流程优化等手段,加速项目落地,成效斐然。这些举措不仅加快了项目审批,还确保了“保交房”任务的顺利进行,助力400多万套住房按期交付,房地产贷款实现正增长。
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对于稳定投资需求至关重要。经济学家殷剑峰强调,房地产投资占比高,其稳定关乎其他领域投资,同时也是家庭财富的关键组成部分。当前政策频出,犹如给市场注入强心剂,不仅缓解遗留风险,更促进了房地产模式的转型,为经济稳步前行奠定基础。未来,在财政货币双向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和整体经济将步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