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家中国展商凭借其“人形机器人工业方案”惊艳亮相,这些机器人在汽车生产线上动作麻利,质检、搬运、分拣无所不包,与每分钟产出一辆车的现代化工厂节奏完美合拍。除了工业领域,服务型人形机器人同样不甘落后,它们展现的技能从奔跑爬楼到泡咖啡、踢足球,甚至参与外科手术,不断展现出创新活力。
机器人作为产业升级的驱动力,正引领科技竞争新风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某机器人制造商时强调,从造车到造好车,再到制造好车的设备,这是创新驱动的必然路径。机器人技术不仅是科技进步的新象征,也是经济增长的新源泉。人形机器人,集AI、高端制造和新材料之大成,预示着如计算机、智能手机般的革命性变迁,蓄势待发以重塑生产力。
但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之路布满挑战,它要求跨学科的高科技集成,从智能算法到核心硬件,每个环节都是考验。要突破瓶颈,需聚焦科技创新,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耦合,解决设计与产业融合不足。深圳某企业在这方面树立了典范,通过合作提升了国产伺服驱动器的比率,并为人形机器人配备了模拟人类的灵活手指,展现了企业在创新链中的核心作用。
应用是研发的终极目标。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呼唤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确保从研发到市场的每一步环环相扣。正如“灵巧手”的商业化,需要从上游材料到中游系统集成,乃至下游市场推广的全方位协作。在国家政策如《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的引导下,依托我国零部件和应用场景的优势,人形机器人产业正驶入快车道,向着产业化的光明未来全速前进,在全球竞争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