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在超导体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顶尖实验装置,于双镍氧层钙钛矿材料中实现了高温超导电性,并深入探索了其结构奥秘。这一成果由中科院物理所两支精英团队携手国内外伙伴共同达成,并于10月2日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发表,为超导材料的应用开辟了新天地。
超导现象,即特定材料降温后电阻骤降为零,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宝贵财富。但长久以来,超导所需的极低温度限制了其实用范围。因此,寻觅更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成为科学界攻关的重点。2023年的镍基超导体发现点燃了研究热潮,而今,我国科学家通过创新方法,不仅在新材料La2PrNi2O7中观测到82.5K的超导迹象,还克服了结构障碍,确保了“零电阻”与“完全抗磁性”两大超导标志的显现,为镍基超导体的结构起源提供了关键证据。
此外,这项成果依托我国“十二五”期间打造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该设施集合了多重极端实验条件,为物质科学研究搭建了强大的平台,助力我国科研实力跃升新台阶,对镍基超导材料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材料科学的深层次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