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欧欧:如今不少小伙伴已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准备开启定投。该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定投呢?
其实,几乎所有类型的基金都可以做长期定投,不过,波动越大的基金,定投越长时间,平滑成本、争取收益的效果越明显。数据显示,以近8年时间维度测算,中国股基指数(CN6070.SZ)、中国混基指数(CN6071.SZ)与中国债基指数(CN6072.SZ)的定投收益率如下: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定投方式为周定投,近1年-近8年的具体时间起始日分别按2022.2.28、2021.3.1、2020.3.2、2019.3.4、2018.3.5、2015.3.2计算,截至2023.2.28.以上时间段分别以每周一为扣款日,若定投日为非交易日则顺延至下一交易日。定投年化收益率分别为:中国股基指数:0.07%、-3.42%、0.22%、4.24%、5.99%、5.40%;中国混基指数:0.13%、-2.78%、-0.14%、2.99%、4.52%、4.68%;中国债基指数:0.87%、1.15%、1.33%、1.47%、1.61%、1.75%。此处结论仅限于数据测算,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和指数数据进行的计算,存在局限性。产品净值在定投时点需符合特定净值,并买入特定份额后可得出此结论。若定投过程与此处演示不符,实际收益可能与上述测算得出的结论不一致。以上仅供参考,投资者买入基金产品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定投收益率=sum(每期定投金额/每期净值)×期末净值/ sum(每期定投金额)-1。
可以看出,投资期限越长,定投债基指数和股基指数、混基指数的差异就越明显。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一笔打算长期投资的资金,可以选择投资混合型基金或股票型基金,随着时间的拉长,定投分摊每笔投资的风险,时间的复利效应会更明显。

牛欧欧:近期刚开始定投的小伙伴,可能会懊恼:刚定投两个月,怎么是负收益?其实,我们一直有一种说法,叫做:定投一般“止盈不止损”!为什么这么说?
定投即“定期定额”投资,一方面是根据资金安排,细水长流,进行长期投资,分享市场和基金长期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有平摊成本,分散风险的作用,所以一般鼓励“左侧定投,止盈不止损”。 当然了,前提是所选的基金产品本身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不止损”是因为对于具有长期成长空间的基金产品来说,若在亏损时割肉离场,未来上涨后再买入,反而错过了在低点拉低成本,积累筹码的机会。

假设某基金A某一时间区间内的净值变化曲线如下:

注:此处结论仅限于数据测算,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和指数数据进行的计算,存在局限性。产品净值在定投时点需符合特定净值,并买入特定份额后可得出此结论。若定投过程与此处演示不符,实际收益可能与上述测算得出的结论不一致。以上仅供参考,投资者买入基金产品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
若在A点买入,到B点由于账户亏损没有继续定投,到D点回本时再继续买入,则成本单价没有变化,此时几乎不赚不亏。
若在A点买入,B点、C点仍继续定投,则此时成本单价会被拉低(低于A点),当基金净值回到D点时,已经有了正收益。
定投可以帮助我们在震荡下跌的市场中积攒更多的筹码,而在上涨行情来临时,获得更多的收益。
“止盈”则不用多说,经历前两年市场的小伙伴一定深有感触,市场总是波动的,谁也无法预料下一个下行周期什么时候到来,适当根据自己的投资收益目标止盈,可以帮助我们将已实现的收益落袋为安。

牛欧欧: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上期还有小伙伴给欧欧留言问定投,问的却是“定投该如何止盈”。在这里,欧欧给大家介绍三种止盈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安排和对基金未来的看好程度提前考虑起来。
【目标收益止盈法】
提前设定目标止盈收益率,当资产达到这一收益率目标时,就将资产一次性全部赎回止盈,择机再次开启定投。
适合近期对资金流动性需求较大,对后市一段时间内不太看好,且已经达到目标收益率的朋友。
【分批止盈法】
当达到目标收益率时,先赎回部分资产,而后每上涨一定幅度,继续赎回一部分资产,当上涨一段时间后突然开始下跌较大幅度,且对后市已持悲观预期,则可将剩余的部分全部赎回止盈。
适合对后市情况判断不清,资金流动性相对宽裕,且相对保守的朋友。
【回撤止盈法】
提前设置目标收益率和回撤止盈率,当账户收益到达目标收益率后,回撤超过止损率时,即将账户资产赎回止盈。比如:小李设定的目标收益率为20%,回撤止盈率为5%,则当小李收益达到20%以后,回撤超过5%时,则将资产赎回止盈。
适合对后市偏乐观,资金流动性宽裕,且相对积极,能承受一定波动的朋友。
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不要轻易退缩或贪心,遵守投资纪律还是挺重要的哦!

牛欧欧:大家满怀着对经济复苏的期盼,不少人在寻找投资机会,但也陷入了这样的难题:要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呢?买新基金是不是比老基金更便宜呢?
买新基金比老基金更便宜吗?
由于新基金成立时净值为1,单从净值上看,确实可能比大部分老基金要低。不过,更便宜意味着会获得更多收益吗?——不是的。

新基金A净值为1,老基金B净值为2.小明有1000元,计划买入其中一个基金。
若小明以1000元购买新基金A 1000份,一段时间后,基金收益增涨50%(从1涨到了1.5),则小明的资产变为:1000X1.5=1500元,收益为500元。
若小明以1000元购买老基金B 500份,一段时间后,基金收益同样增涨50%(从2涨到了3),则小明的资产变为:500X3=1500元,收益为500元。
可以发现,以同样的本金购买老基金或新基金,虽然得到的份额数量不同,但只要涨幅一致,则获得的收益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净值是否“便宜”不会影响最终收益,基金本身的“上涨能力”才是关键因素。
那么,要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呢?
不可否认,新基金由于逐步建仓,初期建仓灵活度确实比老基金更高。不过长期来看,投资收益重点还是和投资策略、管理能力等情况有关。通常,基金经理新发基金和老基金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可以重点关注:
① 投资方向:是否是主题型基金?是否有重点跟踪的指数区别?
若对某一行业、指数比较看好,则可选择其管理的侧重某一行业、指数的基金,如:某一行业/指数的主题型基金。如果偏好更加灵活,希望为极端市场留有一定调整空间,则可选择投资方向没有绝对限制的宽基。
② 投资范围:股票(或债券)的投资比例范围区别?是否可投港股?
虽然同一位基金经理在日常仓位运作上差异通常不会很大,但在某些较为极端的市场中存在着不同的调整空间,同时受投资范围、投资比例限制也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同策略。以及可以关注是否可借助港股通参与港股市场的投资,按需选择。
③ 运作方式:开放式?或是否有锁定持有期、封闭期要求区别?
封闭期的设置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短期市场变动大,基金集中赎回对基金运作的影响,基金经理策略上可以更加统筹布局,适合希望借助封闭期管住手的小伙伴,而流动性需求较大的朋友,则可以选择没有封闭期的产品。